國旗下的講話——人人講安全、個個會應急
本周升旗班:高二2班
讀稿人:高二2班 孟一明
尊敬的各位老師,親愛的同學們:
大家早上好!
我是來自高二二班的孟一明,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《人人講安全、個個會應急》。
2008年5月12日,我國四川省汶川縣發(fā)生了8.0級特大地震,截至2008年9月25日,5·12汶川地震共計造成69227人遇難、17923人失蹤、374643人不同程度受傷、1993.03萬人失去住所,受災總人口達4625.6萬人,直接經濟損失高達8451.4億元。5·12汶川地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、波及范圍最廣、災害損失最重、救災難度最大的一次地震。
2009年3月2日,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,自2009年起,每年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。今年5月12日是第16個全國防災減災日,主題是“人人講安全、個個會應急——著力提升基層防災避險能力”。
中國歷來是一個自然災害多發(fā)的國家,災害種類多、分布地域廣、發(fā)生頻率高、造成損失重。特別是近年在全球氣候變化的背景下,中國自然災害損失不斷增加,洪澇、山洪、泥石流、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乃至巨災時有發(fā)生,中國面臨的自然災害形勢嚴峻復雜,災害風險進一步加劇。因此,增強防災減災意識,學習應急能力知識,掌握避災自救技能,應成為每個人的自覺行動和人生必修課。
防災減災重在未雨綢繆,提高防災減災意識、普及防災減災知識,提高逃生的自救互救常識是至關重要的,它能最大限度減少災難給我們造成的傷害跟損失,并在緊急時刻拯救我們的生命。因此,請同學們認真對待學校的應急疏散演練,并且熟悉逃生路線,在災難來臨時要沉著面對。那么面臨災難,我們該如何有效應對呢?
(1)當地震發(fā)生時,若在室內,來不及轉移時,應先蹲下,躲藏在寫字臺、桌子下方等空隙區(qū)域,并將身體緊貼承重墻作為掩護,雙手抓牢固定物體。注意避開窗戶、鏡子、吊燈、電扇等懸掛物,用被子、枕頭、衣物等保護頭部。如果靠近建筑物門口,應盡快遠離房屋、建筑物,前往空曠平坦地區(qū)。若在室外,遠離建筑物、山體、河流、電纜等,不要靠近圍墻、枯樹或廣告牌,避免物體倒塌傷人。
(2)遇到火災時,應就近向緊急疏散口撤離,必須穿過火區(qū)和煙霧時,應盡量用浸濕的衣物披裹身體。捂住口鼻,貼近地面,大火封閉無路逃生時,可用浸濕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門縫,潑水降溫,呼救求援。
(3)遇見暴雨天氣時,在室內,如積水漫入,及時關閉總電源、燃氣閥門,前往高處躲避。在室外,不要在大樹下避雨,不要手持金屬物品或接打手機,以防雷擊。
“無危則安,無損則全”,擁有鮮活的生命,是生活一片光明的前提,健全的身體是未來充滿希望的基礎。我們每一個同學都應該視自己的生命為最寶貴的東西,都應當時時珍愛自己和他人的生命。所以,我們要時刻加強防災減災意識,努力增強自我防范能力,做到警鐘長鳴。
居安思危,思則有備,有備無患。同學們,讓我們時時想安全,處處講安全,加強防災減災知識學習,努力提高自我防范能力,讓生命的鮮花更絢麗,夢想的長河更精彩!
我的演講完畢,謝謝大家!